說到廉政故事,不得不提余杭文化名人豐國需。
58歲的豐國需,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他18歲開始創作故事,迄今發表故事作品300多篇,共100余萬字。喜歡寫故事的豐國需分別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三級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副主席和主席。他在塘棲古鎮創辦的故事沙龍,是中國第一個民間故事創作團體。為了推動故事創作不斷發展,他還創辦故事派對網站和網絡新故事創作培訓學校,免費在網上教學。
故事,來自民間的“草根文學”,群眾喜聞樂見,很接地氣。故事能教人甄別是非功過、辨別善惡良莠,如果搭上合適的載體,激發的正能量不言而喻。
2005年底,浙江省作協一位副秘書長應邀參加浙江省紀委召開的廉政文化建設座談會,專門提出將故事創作列入廉政文化建設的建議。浙江省紀委采納了這條建議,決定以“中國(浙江)廉政故事大獎賽”的方式推動廉政故事發展。
于是,豐國需和他的團隊接受余杭區紀委的邀請,開始為廉政文化“量身創作”。
從2006年至今,余杭區紀委書記換了3任,開展廉政故事征集和宣傳的活動始終沒有放松,愈搞愈紅火。故事的創作隊伍從起初的50余人,擴大到現在的近400人,不少機關、鎮鄉干部也參與到創作當中,以故事“日三省吾身”。故事的演出場地從機關到社區、從工地到學校、從圖書館到電視臺演播廳,廉政故事的聽眾從十多人到幾百人再到場場爆滿,“粉絲”從老百姓到領導干部再到慕名而來的文人學者,題材從廉潔說起直至社會無所不包。遇到一些專場,廉政故事的擁躉們甚至有些“瘋狂”。
余杭的廉政故事火了,跳出了區域界限,走向了上海、華東乃至全國,成為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設的一張“金名片”。7年來,余杭連續承辦三屆中國(浙江)廉政故事大獎賽,征集作品累計6751件,144人獲獎,活動覆蓋全國31個?。▍^、市)。